91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 > 官门 > 第五十一章 七亿美元炒地皮

第五十一章 七亿美元炒地皮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,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至1959年,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人,1949年增至186万,到1959年超过了300万,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。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,上世纪50年代,大量资本涌入,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。到了1958年,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,房价、地价下跌了70%。

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至1969年,1959年开始,香港经济出现转机,加上来港的外国人、国际商业机构增多,对商业楼宇、住宅的需求增加,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。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,1965年春,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,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,许多地产公司倒闭,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,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。

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至1975年,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,港府于1972年制订了一项“十年建屋计划”,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。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,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,香港地价下跌40%,楼价下跌了30-40%。

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至1985年,1975年底开始,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,港府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,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;1978年,又推行“居者有其屋计划”(即廉价屋计划),解决了222.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。1977年香港人口超过450万人,1979年达到500万人。需求增加,令楼宇供不应求,新兴市镇(屯门、沙田、葵涌等)逐步形成。

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,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场达到高潮,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香港问题谈判,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。1982年底,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%,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。直到1984年9月,“中英联合声明”签署后,市场才重新复苏。

第五个周期是从1985年底至现在,8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7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。1990年,港岛区的房价比1981年上升了一倍以上。

钟离妤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和现状,向叶开做了详细的汇报之后,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,“虽然香港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稳步攀升的势头,但我认为未来的成长前景依然值得期待,如果此时入市,相信几年内会给我们带来超过两倍以上的回报。”

叶开听了,就点了点头,对钟离妤的观点表示赞同。

事实上,在叶开的记忆当中,香港的楼价从1991年到1997年,上升了4倍左右,直到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,楼价才一路下跌,跌去了七成左右。

“我们现在的资金一共有,7亿2千万美元。”叶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,“如果在香港楼市里面呆上三年,大概能有百分之二百的收益,那就是21亿美元,这个投资风险是最小的,回报却比较喜人,这事儿可以做,嗯,留下2千万美元以备不时之需,其他的可以全部投进去!”

“7亿美元,全投进去啊?!”钟离妤听了叶开的话,顿时吓了一跳。

虽然说她认为香港楼市看涨,可是也没有叶开这么大的胆子,这可是7亿美元啊!

万一有点儿差池,这个后果,钟离妤可真是不敢想象。

“全投进去,炒地皮!”叶开非常肯定地对钟离妤说道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